肩痛是一种常见症状,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肩痛的患病率为7%~26%,是运动系统疼痛疾病的第三大类疾病,年龄越大,患病率越高。随着医学的进步,肩痛的诊断越来越细致、准确,但由于认识的不全面,仍存在误诊、漏诊,使病情延误甚至加重病变,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严重后果。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引起肩痛的原因。
一、肩袖损伤
肩袖,由冈上肌、冈下肌、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肌腱共同组成,呈一个袖套状包绕肱骨头,维持盂肱关节的稳定,同时提供肩关节活动时所需的动力。
临床表现
肩关节疼痛:疼痛以前方或外侧为主,活动时加重(尤其做过顶动作)伴夜间痛;
肩关节活动受限:上举受限为主,主动受限被动不受限;肌力下降。
最易受伤部位:冈上肌腱附着于肱骨大节结处约1cm (缺血危险区)。
二、肩峰撞击综合征
1.临床表现:
肩痛以肩峰周围为主,外展上举过程中明显, 伴夜间痛,早期无静息痛,进展到肌腱炎或肌腱断裂时可出现持续疼痛和静息痛。患肢无力,活动受限,继发冻结肩。
2.体征:
(1)压痛部位主要在肩峰前下至肱骨大结节这一区域内。(2)肩关节被动活动时,可闻及明显的碎裂声或称捻发音。(3)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60°~120°的疼痛弧,即开始外展时无疼痛,达60°时开始疼痛,超越120°时疼痛又消失;而被动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,甚至完全不痛。(4)病程长者肩关节活动受限,主要表现为外展、外旋和后伸受限。(5)肩部撞击试验阳性。
3.病因:
(1)内因型-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增大、增多,包括肩袖增厚、钙盐沉积、肩峰下滑囊增厚;(2)外因型:外因导致肩峰下间隙变小或消失,如肩峰下骨刺形成、肩峰骨折或病理性肩峰、肩锁关节下表面骨赘突出、大结节骨赘形成。
三、肩周炎
症状
(一)疼痛
1、初为轻度肩痛,逐渐加重。
2、疼痛的性质为钝痛,严重者稍一触碰,即可疼痛难忍。
3、夜间疼痛尤重,夜不能眠,或半夜疼醒,多不能卧向患侧。
4、疼痛可牵涉到颈部、肩胛部、三角肌、上臂或前臂背侧。
(二)活动受限
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,外展、上举、外旋和内旋受限,严重者不能完成提裤、扎腰带、梳头、摸背、穿衣和脱衣等动作,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。
肩周炎的诱发病因
一、肩关节周围病变:
1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变:冈上肌腱炎、肱二头肌腱炎、肩峰下滑囊炎、关节囊炎和肩袖损伤等疾病都可引起肩周炎。
2、肩关节的急性创伤:肩部挫伤、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、喙突炎、肩袖损伤或肌腱断裂等。
3、肩部功能活动养活或上肢固定过久。
二、肩外疾病:
近年有人认为,肩周炎的发生与自家免疫性疾病有关。此外,有些学者注意到精神因素、体内的感染病灶、内分泌紊乱或糖尿病等疾患,均可诱发肩周炎。
本病病程较长,根据病理过程,可分为急性期、粘连期和缓解期三个阶段。
1、急性期:病期约2周-1个月。初起为肩部酸楚、疼痛,多突然发生,夜间加重,肩臂活动因疼痛而受限,局部喜温怕冷,疼痛可向背部扩散,关节自主活动受限,梳头、穿衣伸袖均感困难,偶尔因碰撞或活动而剧痛难忍。但此时肩关节被动活动尚可。
2、粘连期:病期约2-3个月。急性疼痛期已过,疼痛可有所减轻,但由于软组织变性、挛缩,发生纤维性粘连性“冻肩”, 因而关节活动明显受限,若作被动外展与前屈运动时,同侧肩胛骨随之牵动,出现耸肩现象。
3、缓解期:有两种趋向;通过治疗,肩部疼痛消减,肩关节的挛缩与粘连逐渐解除,功能恢复;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或怕痛不敢进行功能锻练,致使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,韧带挛缩、钙化,软组织广泛粘连,关节部分或完全“冻结”。活动范围更小,甚至僵化,此时痛反不明显。
肩周炎的早期诊断很重要,如果在发病2周内及时治疗,迅速缓解无菌性炎症,避免肩关节腔容量缩小和关节囊的粘连,效果事半功倍。
出现肩关节疼痛,往往有很多种原因,不能都让肩周炎“背锅”,及早诊断,及时治疗,才是真正省时省力的办法。
三公扑克 地址:(南院)东湖区民德路264 号 (北院)红谷滩新区碟子湖大道1399 号 邮 编:330006 洪卫网审[2015]第20号 赣ICP备09009525-1号
三公扑克游戏试玩网站 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。 技术支持:中国江西网